振興我國民族產業 實現生物醫藥企業可持續發展
【中國化工儀器網 行業動態】導讀:發明專利的擁有量與一個國家的整體創新意識、創新能力以及專利審查標準等因素密切相關,“十二五”規劃綱要中提出的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提高至3.3件這一目標,確實預示著我國科技發展和自主創新能力將得到大幅提高。

從醫藥生物技術領域來說,近年來我國在該技術領域的專利申請量已經實現了飛躍。據統計,截至2010年底,在中國提交的化合物(包括制備工藝)藥物發明專利申請約2.89萬件、生物類藥物專利申請約2.18萬件、中藥類專利申請約5.19萬件,年均增長率約為3%至5%,明顯高于其他技術領域的平均增長率。這說明我國政府自主創新政策的作用和社會對醫藥生物領域的資金注入以及本領域的研發實力增強,另一方面也說明醫藥生物領域的專利申請量對實現“十二五”規劃綱要中提出的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3.3件這一目標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縱觀國際,生物醫藥產業是知識產權制度運用最好的技術領域之一。國外一些大型醫藥生物企業組成了該領域技術創新的主導力量,如輝瑞、強生等全球著名的醫藥企業,每年都按照戰略計劃在國內外部署大量專利以圈占市場份額,并從專利藥中獲得巨大市場收益。我國醫藥企業的研發投入和研發力量還極其薄弱,遠未成為我國生物醫藥創新的主體,也未成為知識產權運用的行家里手。醫藥生物行業的專利申請要與本行業、本企業的市場定位,知識產權戰略和企業自身的研發實力等相結合,以專利申請來增強企業的市場競爭力,以企業實力的增強來提升專利申請的數量和質量。
國務院在下發的《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中已明確將從財稅金融等方面出臺一攬子政策,加快培育和發展包括生物技術在內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到2015年,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將達到8%左右。在醫藥生物領域的這項宏大的戰略工程中,知識產權的地位和作用非常重要,可以說是起到關鍵性的作用。
因此,我國的醫藥生物行業要充分掌握和利用現行知識產權制度,做好行業和企業的專利戰略布局,把行業和企業的命運和需求與國家和民族的命運和需求結合在一起,抓住目前國家大力發展醫藥生物技術的大好局勢,把知識產權的創造、運用、保護和管理納入企業的市場經營中,納入醫藥生物研發的全過程中,不但在專利數量上取得滿意成績,更要在質量和效益上產生相對應的業績。同時,我國應當抓緊制定和完善新修改專利法中關于遺傳資源的具體管理規定,在天然藥物和民族藥物的研究和開發中,加強對傳統醫藥知識和資源的保護,實現民族醫藥企業振興和可持續發展。
?。ㄔ瓨祟}:振興民族產業發展生物醫藥)(來源:中國化工儀器網)